伊斯蘭之光
  目前位置:首頁>>嚙踝蕭痚妧A>>|JI
悼念英國大學者馬丁博士
2005.6.7  11:26:40 AM      閱讀6729次
 (英國《衛報》﹐伊光編譯)
    他在西方世界幾乎是人所皆知的英國伊斯蘭學者﹐他是馬丁•林格斯教授(Prof Martin Lings)﹐伊斯蘭經名是阿布伯克•艾德丁﹐生於1909年﹐於2005年5月12日歸真﹐享年96歲。 因為他是英國大英博物館終身教授﹐他的專業是中東古典文化﹐是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專家﹐歸真前仍舊在工作崗位上﹐前十天還在紀念先知穆聖的大會上向三千聽眾做學術報告。 他從小受到英國古典文化教育﹐畢業於牛津大學﹐為了研究伊斯蘭文化﹐長期在國外旅行﹐曾經居住在美國、埃及、迪拜、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﹐在他的伊斯蘭文明旅途中歸信了伊斯蘭﹐終身保持虔誠的穆斯林。


  童年時代跟隨著父母在美國生活﹐青少年時期被父親送回英國讀書﹐先入著名的克利富頓公學﹐然後專修古代英語﹐1935年畢業於牛津大學。 畢業後受聘到立陶宛擔任古典英語教授﹐1940年到埃及擔任開羅大學古典英語講師﹐講授莎士比亞專題。


  雖然當時的埃及是英國殖民地﹐但他卻看到了埃及人民信仰的伊斯蘭崇高精神和伊斯蘭文明的光輝﹐他在同穆斯林接觸中﹐決心歸信伊斯蘭﹐成為穆斯林。 由於他熱衷於研究古典語言和文學﹐讀了許多古代伊斯蘭蘇菲學者的著作﹐也崇拜法國學者研究伊斯蘭的書籍﹐因此讚同“國際伊斯蘭化”理想。 1944年結婚﹐家住開羅郊外金字塔附近的一個僻靜的村莊裡﹐每天堅守蘇菲伊斯蘭的修道功課。 他沒有回國的打算﹐但是埃及民族主義領袖納賽爾領導的反殖民主義革命引起社會動亂﹐許多激進的埃及革命者有強烈的排外情緒﹐對所有的西方人都不友好﹐馬丁的三位英國同胞好友遭到謀殺。 埃及大學解僱了所有的英國籍教授﹐馬丁也不例外﹐被迫返回英國老家。


  1952年回到英國後﹐馬丁遭遇失業之苦﹐依靠妻子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﹐而馬丁利用難得的失業空閑學習阿拉伯文﹐並且在東方學院學習伊斯蘭文化史﹐最後以研究阿爾及利亞蘇菲導師艾哈邁德•阿拉維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。 這是馬丁教授的第一部成名之作﹐因為阿拉維在伊斯蘭世界被譽為“二十世紀的篩海(聖賢)”﹐他的思想代表了東方學中現代伊斯蘭神秘學。


  1955年在英國找到第一份工作﹐是被大英博物館僱佣為東方古典文獻管理員助理。


  1970年被提昇為博物館研究員﹐1973年之前曾經被借調到英國圖書館兼任東方古典文獻館專家。 這個時期﹐他發表了《古蘭經》歷代抄本的書法研究﹐他的著作傳到阿拉伯國家﹐倍受重視﹐1979年應邀出席世界伊斯蘭文化節。 年邁古稀的馬丁開始了生平的一個新起點﹐潛心於寫作﹐文思如泉涌﹐成為研究伊斯蘭文明的高產作家﹐專著一部連著一部﹐讀者無暇他顧﹐讀不完馬丁的新著作。 《根據最早資料的穆罕默德生平》是他最著名的作品﹐第一版是1983年出版﹐其次的書籍如《第十二小時》、《古代信仰及現代迷信》、《伊斯蘭蘇菲精義》都是伊斯蘭世界流行的西方人著作。 這些作品的共同性是為伊斯蘭的誤解正名﹐以充實的歷史資料證明伊斯蘭是真主啟示的信仰﹐人類文明指導。 他的最後一本著作發表於1991年﹐在他82歲高齡時﹐他以伊斯蘭的精神闡述了《生存意義的研究》(A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)。


  他的一生對顏色有一種偏好﹐這同他研究伊斯蘭蘇菲主義有關﹐因為他看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﹐是真主對人類的暗示﹐例如藍色代表浩瀚的天空和大海﹐綠色代表生命和繁榮。 他私人住宅的花園裡﹐到處都佈置著不同色彩的植物和裝飾﹐表達他對生命的理解。 他的一生﹐如同一顆繁茂的樹木一樣﹐堅定地信仰真主﹐性格溫順和寬容﹐做陌生行路人的路標﹐給辛苦的勞動者和旅行者提供樹陰。 與他終身伴侶的妻子還健在。 世界上大多數穆斯林都相信﹐一位信奉真主的學者歸去了﹐世界受到一次震動﹐連大海中的魚類都能得到天使傳來的信息。
 

   
將本新聞發給好友


伊斯蘭之光工作室(islam.org.hk) 版權所有©